HOME/ 在校学生/ 学生活动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2025年春季Reading Club第6期 | Dying or Lying? For-Profit Hospices and End-of-Life Care

679b4568f97f4797b81eebb937a60aef.png

2025年4月8日上午10:30-11:30,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成功举办2025年春季第六期Reading Club,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Fellow张弦。

8cde855c56714d1799c88872ca6040df.png

主讲人分享了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Jonathan Gruber和Emory大学的David H. Howard等学者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的研究《Dying or Lying? For-Profit Hospices and End-of-Life Care》。该研究系统评估了营利性临终关怀(hospice)机构在美国医保体系中的角色与经济影响,尤其是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ADRD)患者群体中的应用。临终关怀制度的初衷,是为生命末期的患者提供舒适、以缓解症状为主的照护服务。近年来,随着营利性临终关怀机构迅速扩张,一些观察者开始担心这些机构是否存在“过度招收、延长停留时间”的现象,特别是在ADRD这类预后较长、疾病进展缓慢的患者群体中。由于长期留在hospice中的患者会带来更高的收益,这一结构性诱因引发了社会和政策层面的广泛关注。为实证分析该问题,研究团队运用Medicare数据,利用美国各地营利性临终关怀机构在过去20年间的逐步进入过程,以ADRD病人确诊时居住地离营利性临终关怀机构的距离作为是否加入的工具变量,构建了一个因果推断的识别策略,提供了关于“营利性临终关怀对医保成本影响”的首个因果估计。结果显示:在ADRD患者中,临终关怀的使用显著减少了住院、专业护理、处方药等其他高成本医疗服务的支出,使得整体上对联邦医保(Medicare)而言是节支的。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当前政府为防止滥用而推行的部分政策(如临终关怀收入上限、基于False Claims Act的反欺诈诉讼等)虽然本意良好,但可能在实践中扭曲机构行为、阻碍了本应被纳入临终关怀的人群,最终带来了潜在的效率损失。这一研究不仅为长期存在的“营利性 vs 非营利性”争议提供了更具数据支撑的解读,也为如何优化终末期照护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在平衡成本控制与照护质量之间,如何更科学地制定准入规则,仍是亟需解答的重要课题。

文章信息:Gruber, Jonathan, David H. Howard, Jetson Leder-Luis, and Theodore L. Caputi. 2025. "Dying or Lying? For-Profit Hospices and End-of-Life Ca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5 (1): 263–94.

(张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