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Yal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院长Megan Ranney一行访问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并与在京的学术界、企业界和行业协会代表进行座谈。出席座谈会的特邀专家包括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陈宁姗,德国外交部全球卫生特使、世界卫生组织(WHO)前办公厅主任Bernhard Schwartländer,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高级科学家Vera Siesjo,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Sean Sylvia,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希,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纪思翰,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常务副院长潘杰,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叶宇翔,中科医疗(北京)副总经理Selina Zhang,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战略总监汪婷,杏树林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遇升,安进(中国)政府事务和区域准入负责人张米伦等,北大全健院部分师生也参与了座谈。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主持座谈会,并代表全健院对Megan Ranney院长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国恩教授介绍了全健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重点分享了全健院旗舰项目“星球健康坐标系统”工程(Planetary Health Axis System,PHAS)。刘国恩院长指出,全球健康研究关乎整个人类的健康福祉,具有跨学科、跨地域的鲜明特点,应当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并期待与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一步开展良好的合作计划。
Megan Ranney院长表示,北京大学是她到访中国大陆的第一站,具有重要意义。她详细介绍了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发展历史以及环境与气候、医疗成本与可及性、癌症治疗、医疗大数据四大重点研究领域,并分享了她担任院长以来所秉持的理念。她提出,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仅是医学专业问题,而是应该遵循公共卫生的原则标准,同时需要政府、企业、教育部门和立法机构等多方参与——这也是耶鲁大学决定将公共卫生学院与医学院并立的主要原因。
Megan Ranney院长真诚表达了希望能够代表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中国公共卫生和全球健康领域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她提到,中国学生是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学生中占比最高的群体,学院非常重视双边文化与学术交流,涵盖但不限于学生和学者在研究技术、研究理念等多方面的交流和交换。这一愿景为双方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她以幽默的方式提到近期流行的小红书作为中美民众交流平台的例子,强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来促进沟通与合作。
Megan Ranney院长还特别邀请全体与会嘉宾围绕如何提高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能力等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陈宁姗表示,COVID-19疫情暴露出预防与治疗体系之间协同不足,应当通过医学教育与体制改革消除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之间的鸿沟,推动医防融合。德国外交部全球健康大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前办公厅主任Bernhard Schwartländer指出,推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需要与政策制定者建立合作关系,从跨学科视角提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问题是促进公共卫生学科发展和解决共同挑战的关键。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教授表示,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尤其是在创新化学品和药物开发方面,可以显著改善健康结果,有望解决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叶宇翔指出,公共卫生的长期成功离不开对预防的持续投入,中国通过构建更加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有机会为全球提供宝贵经验。Megan Ranney院长对各位嘉宾的分享进行了积极回应,并表达了诚挚谢意。
刘国恩院长强调,激励机制在公共和私人医疗保险系统的运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是公共卫生教育中需要重点讲授的内容,学生应当深入理解经济激励对医疗系统行为及其结果的深远影响。最后,刘国恩院长对Megan Ranney院长的到访和座谈深表感谢,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双方的务实合作具有非常鼓舞人心的意义。其他与会专家还围绕公共卫生与全球健康领域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学生培养及科研合作等多个主题展开探讨,并达成了多项建设性共识。此次座谈为北大全健院和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之间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促进中美在全球健康研究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契机。
(张弦/文,曾新悦、陈露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