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新闻动态

中美健康二轨对话(第六轮)顺利举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共同举办第六轮“中美健康二轨对话”,于北京时间2021年7月20-22日通过Zoom会议举办。在全球抗疫仍然严峻的形势下,中美两国专家保持相关主题的积极对话,对全球抗疫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作为“中美两国人文交流机制的配套活动”之一,此次对话邀请了中、美两国医疗健康领域的顶级专家和行业代表共31位,对话以“新冠肺炎疫情当下与未来的应对能力”为主题,就中美发展现状、卫生治理能力、医疗服务供给、疫苗研发与供应等重大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中美健康二轨对话”美方召集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史蒂夫-欧伦斯(Steve Orlins)、“中美健康二轨对话”中方召集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刘国恩分别致辞,并向对话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20210731130055.jpg

此次对话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与全球健康问题”为主线,围绕COVID-19全球应对及控制举措,未来疫情预防的中美合作展开讨论,分别由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与美国临床与经济评估研究院(ICER)首席医疗官大卫-林德(David Rind)主持,共邀请了四位专家做引导发言。

1.jpg

2.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介绍了当前世界各国的疫情发展情况,并指出在当前病毒变异的现状下,为了更好应对共同的公共卫生危机,要采取求真务实的“以科学为基础+公众参与+行政管理”综合策略。

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温麟衍(LeanaWen)博士指出,美国疫情发展仍然复杂,不应盲目乐观与过早懈怠。在公众意识层面,人们依赖治疗手段,对非药物干预(NPI)关注不足。她强调应提升人群疫苗注射率,有助于建立免疫屏障。

康希诺生物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宇学峰强调,合作抗疫对全人类至关重要。他指出,疫苗研发与生产面临挑战,需要加强数据共享,合作研究变异病毒对疫苗疗效的影响,在全球共同需求的基础上强化疫苗供应能力。

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务卿、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前局长玛格丽特-汉伯格(Margaret Hamburg)强调,高水平的公共卫生能力至关重要,卫生系统应对疾病的能力将决定疫情走向,政府与公共卫生部门负责人组成数据共享、共同决策的联合体是预防疫情、控制疫情的方向。

第二部分以“健康医疗系统与卫生服务供给的抗疫弹性”为主线,就综合的社区服务、基于生物医学技术突破的服务模式创新进行深度对话,美国EBG咨询公司战略顾问塞缪尔纳斯鲍姆(Samuel Nussbaum)与北京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秦雪征先后主持了会议,共邀请了四位嘉宾进行引导发言。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局长、杜克大学商学及医学健康政策玛戈里斯讲席教授马克-麦克莱伦(Mark McClellan)谈到卫生体系改革:伴随医疗服务模式改变,为了提供更广泛的医疗服务,基于价值的支付方式有必要整合远程医疗等新型技术。医疗创新与医疗付费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张路霞教授,从数据驱动下的整合医疗、互联网+医疗、数据安全性与隐私保护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数据驱动下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已经在中国部分地区进行实践,数据智能工具与相关算法开始纳入卫生信息系统,用于疾病监测与干预,医疗质量监控与研究等。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哈伦-克鲁姆霍尔茨(Harlan M. Krumholz)提到,美国已在健康医疗领域投入巨大,并产出广泛的服务和产品。虽然技术为诊断治疗创建了新目标与新路径,但技术投资的回报需要综合评估。

中国海南博鳌恒大国际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叶钢分享了海南试点区域的经验,在政策红利下,或可助益疫苗供应,并加速新药、新技术的行政审批,从而帮助更多患者。

与会专家围绕引导发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最后,“中美健康二轨对话”中方负责人、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医院应强化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能力,疾病预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liuqian.png

“中美健康二轨对话”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自2017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在中国和美国交替进行。对话参与者为中美两国的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代表,围绕中美两国医疗健康领域相关主题开展坦诚深入的对话交流,会后将形成对话的要点共识,并呈递中美两国政府高层部门,供决策参考。

赵慧童、孙宇/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