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文献发现,儿童健康状况关系到其早期人力资本的形成,以及成年后的收入、健康与创造能力。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仍有约6600万学童在饥饿状态下上学,约有三分之二的儿童没有得到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最低推荐饮食多样性(UNICEF,2019)。为了解决学龄儿童饥饿问题,目前全世界有161个国家通过学校供餐项目为3.88亿学龄儿童提供食物(World Food Programme,2020)。学校供餐方案也成为了世界上范围最广泛的社会安全网。
为了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中国政府开始实施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截止到2020年,中国有29个省份1762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84.12%,受益学生超过4000万人。一方面,该政策具有强制性和免费性的特点。在政府的强制推动下,实施区县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15岁)都会强制参与该项目。并且,项目经费由中央政府负担,所以所有学生都是免费享受该项目提供的营养餐服务。另一方面,从2011年开始,该政策在区县层面逐步实施。这有助于我们采用政策在地区层面和时间层面的实施差异,构建DID模型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利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分析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个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且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后,实施地区儿童生病的频率相较于非实施地区下降了0.2次,生病概率下降9%左右,并在控制了个体异质性(收入、父母与地区固定效应)之后结果依然稳健。分组估计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留守儿童和男性学生受到政策影响更为明显。更进一步,本文也探究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影响机制,发现营养改善计划通过改善了学生的膳食结构,使学生饮食更加多元化,同时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健康状况。
这项工作发表于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with Liang Y, Chen X & Zhao C,2022)。